大咖观点 | 智能制造热潮下的“冷思考”:不忘“制造初心”
工控参考
关注工控自动化行业大事小事
智能制造不应“盲目跟风”、不可“一步登天”,还需回归“制造初心”
席卷全球大小工厂的智能制造浪潮汹涌而来,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不断成为资本、企业竞逐的热点。面对这轮“高热”,智能制造热潮下的“冷思考”成为不少商界人士、专家学者的聚焦点。
在12日于南京召开的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期间,制造业“最强大脑”齐聚“赋能升级、智造未来”主题对话。专家学者、商界精英纷纷建言智能制造不应“盲目跟风”、不可“一步登天”,还需回归“制造初心”。
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、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飞跃开宗明义地提出,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并非“取代关系”,从制造向“智造”,必须“一步一个脚印”走来,不可一蹴而就。
“从工业1.0,到2.0直至5.0,这不是‘大跃进’的过程,而是一步也不能少,要逐步走向更有效、更低成本的制造环节。”王飞跃认为,智能制造的实现需要遵循制造技术演变与创新发展的规律,避免“弯道超车”“跨越式发展”等焦躁思维的干扰。
在ABB中国首席技术官刘前进看来,智能制造的发展确实存在一些“误区”。“很多企业过分关注于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这些技术,而逐步脱离了企业的自身需求。能从新技术中获益什么,对于工厂来说,无非是质量、效益、成本,必须回归这些‘制造本心’,服务于目的、问题,才是智能制造的意义所在。”
刘前进举例说,有些制造企业,曾一度因“盲目追逐热点”而效仿制造一些会演奏乐器的机器人,脱离了企业的核心业务,最终不但产品难以走向市场,企业技术也并未得到真正提升。“生产机器人的意义在于培养机器短时间习得能力,让设备与设备、与人更好地协作,而非‘哗众取宠’。”
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平则认为,从长远来看,智能制造还需直面的是全球能耗问题。企业转型,不可不考虑环境成本,必须预期到设备升级的能耗降低问题。“智能制造的意义在于可以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、减少功耗,这就需要企业着眼于将高技术能力、低功耗的芯片引入制造环节,而非盲目升级迭代。”
作为国内老牌制造企业,徐工集团通过智能制造,让更多以前在物理世界难以实现、实验成本高昂的技术难题,通过虚拟现实先行先试,以“最低成本”得到了实验与实践。在该集团总经理杨东升看来,这正是智能制造的意义所在,而非简单的将“智能与制造”结合。
“智能制造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对于企业来说,需要‘一根筋’地坚持制造,以‘工匠精神’长长久久地做下去。”杨东升说。
来源:中国新闻网
相关推荐访谈 | 罗克韦尔自动化大中华区新任总裁石安眼中“智能制造的价值”